用户中心
智慧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农友网 > 农业种植技术  > 我国人工栽培技术历程

我国人工栽培技术历程

发布时间:2024/11/2来源:网络人气:199


我国的灵芝人工栽培起步较早,但开始时规模不大,普及不广。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北京市双清路中学搞试点,进行规模化瓶栽获得成功,经展出和宣传后,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一个瓶栽灵芝的热潮很快在全国各地形成。由于瓶栽工序复杂,出芝面积小,产量低,而且菌丝体坚实出芝后挖瓶费工大,破损率很高。70年代人们仿效银耳袋栽原理,采用塑料袋栽培灵芝,克服了瓶栽的弊端,并使产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在这同时,灵芝孢子的利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个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的栽培,也迅速兴起,孢子粉的身价一时成倍地超过了子实体,售价一涨再涨,并选育出产孢量大的“多孢灵芝”菌株。在此之前也有人根据段木栽培香菇、木耳的原理和方法,采用长1~1.2米的段木打穴接种灵芝,经培养出芝,获得了成功,芝形、质量也很理想,但生产周期长,且受外界条件制约较大、产量不高而很难形成规模。为了提高产量和灵芝的质量,80年代开始,人们在袋栽灵芝的基础上,采用短段木仿野生熟料袋栽灵芝,并选育和引进许多适生的优良菌株,采用这种栽培方式后,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保证了产量和质量,子实体售价比代料栽培提高将近1倍。从而把灵芝栽培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袋栽灵芝很快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并延伸到今天。一般平原和产棉区利用作物秸秆、棉籽壳、薯渣等进行代料栽培,杂木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普遍采用短段木袋栽。也有的利用枝丫、桑枝或行道树修剪下的枝条或小材小料加工厂的边角进行枝束或木块熟料袋栽。

此外,尚有人用大米、小麦或玉米芯、薯渣、甘蔗渣等不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材料作为基质培养灵芝菌丝体作为饮料、化妆品、保健品及药物的原料。少数具备条件的部门则应用深层培养得到的菌物,从中提取有效成分供药理试验或临床应用。

总之,灵芝栽培方法之多,规模之大,辐射面之广是举世瞩目的。灵芝人工栽培的普及不但为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也为农村发展效益农业和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邮箱:xcpba@qq.com




首页智慧农业新闻养牛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养虾养蟹养鱼农机农药饲料种子水稻化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