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智慧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农友网 > 农业种植技术  >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发布时间:2024/11/1来源:网络人气:242


一、小麦纹枯病症状及危害

小麦纹枯病又叫小麦立枯病、小麦尖眼点病,是我国各麦区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还可能高达20%以上。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在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引起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

在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常因品种不同,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小麦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黄色至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大小1~2毫米。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菌也可以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赶赴。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可生出新根。一般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而挺直,暗灰蓝色。

二、小麦纹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该种病害发生发展大致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返青上升期、拔节后盛发期和抽穗后稳定期四个阶段。冬前病害即零星发生,播种早的田块会有较明显的侵染高峰;随着气温下降,越冬期病害发展趋于停止。第二年,麦苗返青后,天气转暖,随气温的升高,病情又加快发展。小麦进入拔节阶段时,病情开始上升,至拔节后期或孕穗阶段,病株率和严重度都急剧增长,达到最高峰。在小麦抽穗以后,植株茎秆组织老健,不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间水平扩展,病害发展渐趋缓慢。但是,在己受害的麦株上,病菌可由表层深及茎秆,加重为害,使病害严重度继续上升,造成田间枯白穗。

小麦纹枯病有2个明显的发病高峰,即冬前期和第二年,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当日均温度在10℃以下时,小麦纹枯病发展缓慢,超过15℃时病情上升,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止。在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原菌的发生和发展。

如冬麦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麦苗生长过旺,或常年连作、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或施用带病残株而未经腐熟的粪肥等,易发生小麦纹枯病。

三、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1、因地适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并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排灌水系统的建设,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2、小麦要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适当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

3、小麦种植在播种前先进行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的25%三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兼治多种病害,但要控制药剂用量,以免影响出苗。

4、在小麦返青或分蘖期病株率达15%~20%时喷药防治,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药剂可用:井冈霉素、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噻呋酰胺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邮箱:xcpba@qq.com




首页智慧农业新闻养牛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养虾养蟹养鱼农机农药饲料种子水稻化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