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农友网 > 农业种植技术 > 生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您现在的位置:农友网 > 农业种植技术 > 生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新建保护地或轮作棚室土中残存菌核少,发病轻,反之发病重。菌核形成和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并要求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达85%以上,病害发生重,在65%以下则病害轻或不发病。
农户种植的生菜菌核病发病规律。
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菌丝发育良好,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病害发生重;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在50℃处理5分钟,病菌死亡。
1、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菌丝发育良好,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病害发生重;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在50℃处理5分钟,病菌死亡。2、生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重插、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严重,残留菌核量多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剩的地块发病重。
该病由真菌中的核盘菌浸染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来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经风雨传播,侵人作物引起发病。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菌丝体,经植株接触进行再浸染,使病害蔓延、扩散。适温(20℃左右)、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该病的发生,春、秋两季多雨时段是该病发生高峰期。菜地渍水、过度密植、偏施氮肥可加剧本病的发生。
在相对湿度高于85%时,病害发生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春秋天气温暖、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生菜菌核病带病菌残留物传播传染,实施农作物轮作能杜绝传播等。
二、生菜菌核病发生规律。1、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菌丝发育良好,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病害发生重;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在50℃处理5分钟,病菌死亡。2、生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重插、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严重,残留菌核量多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剩的地块发病重。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